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故事 > 白居易 > 正文
长安居易——白居易
发布时间:2018-06-28 10:07

      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高祖白建曾任北齐五兵尚书,因有功而赠司空。祖父白鍠曾任巩县县令。父亲白季庚先后做过彭城县令、徐州别驾、朝散大夫、襄州别驾等。他出生不久,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乱频仍。其父白季庚正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为了安全,便送儿子到南方避乱。白居易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白居易自幼聪慧,敏悟过人。五六岁时就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他从小饱经战乱,但却发愤苦读,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影响比较深,读得“口舌成疮”,笔耕不息,写得“于肘成胝”。加上他的少年时代,身处“安史之乱”后期 ,饱尝了“昼行有饥色 ,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 ,来往若浮云。离乱失故乡 ,骨肉多散分”(《朱陈村》)之苦,就写出了很多著名的诗作,但从另一个角度讲 ,他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阅历 ,增长了见识。按照唐代制度,当官必须要有名人举荐。凡应举的人,在考试前都带着作品去拜见官员或文坛前辈。

      十六岁时,白居易来到长安,带上引荐的文书和自己的诗文,去拜见著作郎顾况。顾况指着诗篇后的落款说:“你的名字起得不好呀!”白居易问其故,顾况笑着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顾况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被诗中那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不禁拍案失语道:“吾谓诗文遂绝,今复得子矣!道得笛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由此,白居易不但在长安居住下来,“长安居易”的名字也不胫而走。

      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有时在别处。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贞元十五年(799年)秋,为宣歙观察使、宣州(今安微省宣城县)刺史崔衍所赏识,被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以第四名及进士第,时称青年才子。贞元十九年,试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版权所有 中共渭南市临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渭南市临渭区监察委员会
电话:09132079010   邮箱: lwqjwjys@163.com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20027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