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故事 > 寇准 > 正文
锐意进取——寇准
发布时间:2018-07-26 08:36

寇准先世曾居太原太谷(今山西太谷)昌平乡,后移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最后迁至下邽。其远祖苏岔,西周时曾任武王司寇,因多立大功,故以官职为姓。曾祖父寇宾、祖父寇延良,都饶有学识,因逢唐末乱世,均未出仕。父亲寇湘,博古通今,擅长书法、绘画,在诗词文章方面也很有名气。曾于后晋开运年间(944—946年)考中进士甲科,在魏王记室参军(王室秘书)任上屡建勋绩,被封为三国公(即燕国公、陈国公、晋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即宰相)。

寇准自幼受着良好的熏陶、教育,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诗篇;十五岁时,就已精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并能区别三传异同,剖析问题也较为精确。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寇准考中进士甲科,并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当时,宋太宗多喜录用中年人,有人便劝寇准将年龄多报几岁。寇准却说:“我正思进取,岂可欺蒙国君!”结果一试得中,受任为大理寺评事,先后出任巴东(今湖北省巴东县)、成安(今河北省成安县)知县。

任巴东县令期间,面对这个依山为田、刀耕火种的苦旱之地,血气方刚的他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一方面采取措施减轻农民徭税,一方面体察民情,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给农民传播引进先进的生产知识,深得人心。为劝民农事,寇准还写下“劝农歌”:“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业,定居稼穑。乐土归民,传之子孙。”巴东县野三关镇至今还留有土人为纪念寇准修建的“劝农亭”遗址,当地百姓赞扬他:“风声雨声苦竹声,都能听出苍生声!”

任成安知县期间,寇准按照国家规定征收赋税、徭役,严禁巧立名目、加码摊派。每当收税或征役时,为防止衙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他在县衙门前张贴布告,上面写各户税额、清应征对象的姓名、住址,百姓一见,便主动前来缴税、服役。

寇准还奖勉耕织,鼓励垦荒,致使成安县境田野垦辟,百姓安居,受到人民的交口称赞。由于他政绩卓著,数年间屡屡升迁。

版权所有 中共渭南市临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渭南市临渭区监察委员会
电话:09132079010   邮箱: lwqjwjys@163.com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20027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