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都是从立规矩开始,从作风建设切入,从最高领导层做起,贯穿其中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政治本色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考察河北省阜平县时的晚餐菜单、2014年考察河南省兰考县时的餐费收据、2015年在陕西省梁家河原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家的午餐费用收条……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不少观众都会驻足观看这些票据。这些票据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生动写照。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
1979年下半年,中央纪委牵头组织起草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11月2日,邓小平在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如果我们高级干部首先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就能理直气壮地去解决全国在其他方面存在的这类问题。上面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没有讲话的权利,人们会问,你们自己怎样呢?”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带头作出承诺、发起号召,对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提出要求:“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三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从中央八项规定开题、作风建设依然从自我要求做起,再次彰显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决心和自我革命的勇气,必将带动作风建设行向深处。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人们常常感慨这样一道清晰而有力的脉络——
在步入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
社会上奢靡浪费现象明显减少,崇廉尚俭、简约质朴正在成为社会新风尚。很多高端餐饮逐渐走向大众化,红白喜事不再讲求排场,民间扭曲变味的人情消费开始“刹车”,带动市场回归理性、百姓消费回归正常、社会交往回归情感。
短视频《你不必,你可以》
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小事,折射的正是八项规定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2013年11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当年9月份全国违反中央八项定精神问题查处数据
如今,六年过去了,时间给出了答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4808起,处理党员干部34955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6428人。
1980年11月,陈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期间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发布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一年多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盯紧盯牢、持之以恒,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以实际成效将“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这本书曾记录了八项规定实施之初带来的风气变化,人们由衷赞叹“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如今,人们更加坚信,只要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把作风建设坚持不懈抓下去,就能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党风政风一定会越来越正,民风社风一定会越来越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