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苑 > 正文
在端午里,追溯祛病防疫的源流
发布时间:2020-06-25 09:51

入夏炎热,疾病多发,自古以来端午便以消灾辟邪与祛病防疫为主题。这个端午,因为疫情,人们更能体会先人生存的智慧和眷顾家国的深情。不少网友纷纷留言,为山河无恙、民生小康祝福与祝愿。

从这古老节令中寻找我们卫生防疫的根土

龙游小灵通:端午也称天中节,是因为这个节令,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长,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节最早就是祛病防疫的节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纪委监委驻高昌区葡萄镇铁提尔村工作队来到维吾尔族群众家中,葡萄藤下,盘腿而坐,一起包粽子、聊家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纪委监委 供 张甫军 摄)

白云陈白云:关于端午,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夏小正》即有“此日蓄药,以除毒气”的记载。《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我祖父精通中医,每逢端午,他便用艾叶、白芷、金银花、蒜皮等熬成水给我们洗澡防疫、清热解毒、祛邪和中。

大婉呀:“饮雄黄驱邪毒,佩香囊却病痛”,这是古人最淳朴的卫生防疫知识,所以有学者称端午节为中国古代的“卫生防疫节”。在今年这个特殊的端午,我们应弘扬端午节除病祛邪的卫生习俗,从这一古老节日中寻找我们卫生防疫的血脉根土。

我是汤路:又是一年端午时,总会不由得想起他——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的人格与诗句,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充盈,祛奸邪而存正,历艰险而无畏!

金东言如玉:端午的真意,常常蕴藏在仪式感十足的生活中。欧阳修陶醉于“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苏轼驻足在“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陆游捕捉到“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而今的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中华文化的馨香,不仅飞舞在我们的舌尖,也丝丝缕缕地浸润在我们的心田。

在端午的风俗里,共期一份清平安康

金华章郁芳:中国最言情的食物里,端午的粽子是其中之一。青衣一袭,白净一身,轮廓分明。包粽时,长辈总是语重心长,米要压实心不会散,线要系紧任凭沉浮。于是,民坊食物,成了妇孺育子的教材。这个端午,让我们同食一枚粽子,共期一份清平安康!

桐庐咏梅:小时候,粽子是幸福,香的肉、甜的枣、软糯的米,轻咬一口,清香四溢,回味无穷;长大后,粽子是乡情,远方的家、母亲的爱、常常的牵挂,一口粽子,一道思念,陌生而熟悉的味道触动心弦。

浙江省开化县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认真制作香囊,在淡淡的药香中感受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浙江省开化县纪委监委 供 丰智慧 摄)

清廉浦江:小时候,外公每次给我们挂香囊时总会说:挂香囊于身可祛病,记廉洁于心可修身。那时懵懂的我们对外公的话似懂非懂。长大读了屈原的《卜居》后,才懂得原来端午节有廉洁之意,于是渐渐明白了外公说的话。如今一到端午,我也习惯在家里挂几个香囊,而脑海里总会浮现他的教诲。

宏宸万里lyc:自儿时起,端午节当日,母亲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我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祈求家人全年安康。受疫情影响,今年端午节与往年不同,母亲除了在给孩子们准备五色线,还专门缝制了装满艾草及中草药的香囊。香囊悬于室内,置于枕旁,系于孩子腰间,期望辟邪驱瘟,疫情早日散去。

和安清风:印象中的端午,是每年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去家乡的河边观看龙舟赛。舵手牢牢掌握方向,桨手整齐奋力划桨,条条龙舟你追我赶,声声呐喊此起彼伏,令人心潮澎湃,好不振奋。父亲告诉我们,赛龙舟最重要的是立得稳、行得直、划得齐,一个人是这样,一队人更应该这样。

好的卫生传统不丢,安康幸福常在

清廉慈溪:端午是家人团聚、一解乡愁的日子。由于疫情阻隔,今年却未必如愿,一句“端午安康”成了最好的祝福。疫情之下,祝愿祖国像粽子一般包裹咸甜,不惧辛酸;像龙舟一般稳稳前进,无畏汹涌。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届龙舟赛激情上演,锣鼓铿锵,龙舟竞渡。东台市龙舟队女选手们在胜利后喜笑颜开。(江苏省东台市纪委监委 供 陈月霞 摄)

大风起兮:小的时候,每到端午,家里总会做的一件事就是用艾叶熏屋子。今年的端午,我想点燃一把艾叶,赶跑仍在全球肆虐的疫病,赶走所有令人苦痛的灾害,祝福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天天见你:8岁的女儿说,端午节要包粽子投入江河。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虾吞食,永远高洁如初。我们品尝粽子,留香的不只是香软的糯米滋味,还有铮铮的爱国情怀。屈子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抗击疫情之战未止,护卫家国之心不熄。

范宇佳:在少年时代,端午节总是带着浓浓的雄黄酒味,奶奶会在我的额头写上一个“王”字,告诉我这样就“百毒不侵”了。今年,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也给小侄子的额头写个“王”,告诉他这样就不怕“新冠大怪兽”了。没想到他一本正经教育我,“小姑,要勤洗手,多消毒,戴口罩,才能打败新冠大怪兽”。看来防疫也在与时俱进哦。

文公子:记忆中的端午节,第一项内容并不是吃粽子,而是在母亲用艾蒿泡过的水里洗脸洗手。随后,母亲给我用黄酒点上“朱砂痣”,用五彩线扎起小辫,还要在脖子上挂一个小香囊。如今的端午,风俗简化了不少,但用艾蒿水洗脸洗手的习惯仍然保留下来。妈妈说,好的卫生传统不丢,安康幸福才常在。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有用五彩六色的“百绳”捆扎红鸡蛋做成彩蛋的习俗,直到彝族新年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时随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烧掉,祈福逢凶化吉、平安无事。(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供 李抒璠 摄)

耳东陈欢:站在窗前,看各家炊烟袅袅升起,偶有淡淡粽香。因为疫情,大街小巷少了些许热闹,但家家传来了孩童嬉戏打闹的声音,不禁感慨已到中年。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发现山河无恙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翻阅历史,“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时光不语,千年变迁,爱国精神薪火相传。转身,包个红、黄、蓝、绿、紫五彩祈福粽,愿日子红火、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富庶。

版权所有 中共渭南市临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渭南市临渭区监察委员会
电话:09132079010   邮箱: lwqjwjys@163.com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2002723号-1